北京,2023年8月17日 – 东中国浙江省东部繁荣的绿色村庄,被称为“水中熊猫”的长江豚在河流中出现的次数更多,青海西藏高原湖泊水质更清澈的科考队员目睹……这些几十年来的重大变化都标志着中国持续实施“山川清明源头肥”这个核心概念的努力。

8月15日,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日,中国主席习近平敦促全社会大力推进并以身作则地实践“山川清明源头肥”这个概念。

生态保护对中国民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应保持推进生态进步的战略决心,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标准保护同步进行,习近平说。

重点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应逐步从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转向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习近平指出。

国家已经设定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雄心目标。

观察人士认为,国家生态日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也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更好地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

今天是首个国家生态日,这一创新性和象征性的纪念日反映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它体现了坚定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也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的坚定立场,以及促进人类共同未来的承诺。

大力推进

根据自然资源部周二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显示,生态保护红线约为319万平方公里,覆盖中国35个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空间中具有特别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必须强制性地严格保护,包括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以及易生灾害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环境敏感和脆弱区域。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是一个超级多样性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北京环境公益研究院院长马军告诉环球时报。

“过去几年,中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创新设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马军说。

“根据我们观察,全国范围内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基本完成”,他补充说。

除了划定红线,中国还充分利用卫星、无人机、固定地面和移动巡查监测等资源,构建“天空至地面”的综合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7月27日告诉新闻发布会。

到7月27日,在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试点中发现了79起生态损害问题。

目前,中国拥有30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100多部行政法规,1000多部地方性法规,这为建立生态文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生态治理方法不仅解决国内环境问题,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中科院研究员孙韶表示。

核心概念

作为“山川清明源头肥”概念的发源地和第一个示范点,东中国浙江省尤其是湖州市的居民对这个概念有更生动的体会。

湖州安吉县曾最大的石灰石开采区——玉村村经济从开采转向绿色产业。

村里空气曾被煤尘笼罩,山上的竹叶都被烟尘覆盖。下井的矿工都一个样,全身黑黑的。

2002年玉村村开始关闭矿山,浙江党委书记习近平2005年8月15日考察安吉县时提出“两山理念”,推动更加强劲。

现在,原矿工每天都能呼吸新鲜空气,转行经营生态旅游业如开客栈店铺,还有高科技农业等。

对当地人来说,“山川清明源头肥”就是可以享受美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过上富足生活。

其他地方可以学习的是,浙江模式首先优先生态,寻找符合当地条件的发展路径,实现共同富裕。

“两山理念”是并将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