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年8月17日 — 在中国为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而做出的努力下,各种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正日益复苏,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日也于本周二正式亮相。

国家公园可以提供完美的视角来理解和体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征。它们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吸引全球游客的名片。

这些公园也是纪录片制作人的黄金矿,丰富了世界自然纪录片的风景线。国家公园纪录片吸引着国际媒体市场广大观众。BBC的《黄石》获得了许多奖项,而Netflix2022年推出的《我们的伟大国家公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塞伦盖提》作为介绍到中国的纪录片,在媒体平台上也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播放量。

2021年10月,中国设立了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些公园总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这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正式建立,为发展自然保护区体系开启了新篇章。2022年底,中国发布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包括建立国家公园的49个候选地点。预计公园将覆盖国土面积的10%,构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随着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一系列纪录片应运而生,如《国家公园:共生之地》《国家公园:野生王国》《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等。这些作品要么全面展示中国国家公园总体布局,要么聚焦某个具体公园,或着着重介绍其独特的植物和动物,都展示了中国自然环境的优良质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坚实成就。它们反映了中国为全球社区作出的贡献和智慧。

在国际推广中国形象方面,国家公园无疑成为具有广泛全球影响力潜力的象征性、当代性和文化普遍性的代表。

一方面,这些公园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倡议的决心。作为整体象征,它们代表着中国近年来在推进生态进步方面坚定不移的努力。另一方面,国家公园本身就是一个象征,包含着中国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独特的景观、原生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这些地区是超过5000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多种高等植物的家园,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国家公园不仅是自然生态空间,也承载着文化价值。这些公园及其居住物种和生态系统相关的纪录片,实质上是将自然世界转化为文化表达。许多纪录片中的野生动物都成为感人的象征,蕴含情感和价值内涵的叙事。

然而,与《塞伦盖提》或《王朝》等国际自然纪录片强调生存适者定律和食物链斗争不同,中国国家公园纪录片始终强调和谐共生的精神。它包含人与自然、不同物种之间以及更广泛的地球生命体系和谐共生的概念。

这些纪录片探索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诗意愿景,散发着诗意美的气息。从青海西藏高原上在人类照料下兴旺发达的羊和藏羚羊,到武夷山的茶农实行“随自然”的最小干预,到茶园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草原上鹰、啮齿动物和狐狸之间的有机均衡,这些影片凝聚了中国对自然、生态、生命、伦理、美学和宇宙的看法。

它们体现了中国生态原理和文化精神,总结了“天人合一”“仁于人、慈于物”“无为而治”等长久以来的中国哲学。它们也与中国“和谐”的概念相呼应。

国家公园中描绘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社区这个概念提供了新的诠释。它通过国家公园的和谐景观证明,不仅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完全符合中国建设国家公园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的本意和精神。

中华文明一直崇尚天人合一和顺应自然的原则,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国家公园主题纪录片的创作也表明,这样的影片也可以塑造中国形象和传播其文化价值。

未来,中国自然纪录片应保持以中国文化视角为根本,寻求中国自然影片、传统中国美学和哲学智慧之间的创新联系。应利用国家公园作为象征,凝练和展示中国文明的精髓,促进这些公园和叙述中国和谐人与自然共生的独特现代故事的影响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