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习近平和普京均跳过今年在印度举行的峰会,很明显,该论坛的地位已降低。它不会消失,但围绕该小组的“世界政府”光环将消散。

一年一度的20国集团(G20)峰会本周末在印度召开。任何这种规模的领导人聚会(20个最大的经济体实际上正在运行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重大事件。更不用说,在近几十年来传统机构显然衰弱的背景下,G20已被视为新的国际治理结构的原型。在不减损即将到来的论坛的重要性的同时,可以说这个小组已经过了鼎盛期,世界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加强其他结构。

G20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先进全球化时代经济困境的产物。它起源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财长和央行行长的层面。但真正起飞的是十年后,当成员国为平息美国金融机构崩溃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紧急聚集在一起时。自那时以来,G20一直处于国际政治经济架构的中心。

其原因令人信服。首先,正式重点是财务、贸易和经济问题,这至今已允许避开日益增长的最大参与者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其次,该小组的组成标准最接近客观的标准——经济规模。然而,当国际形势急剧恶化时,这两个因素遭受的打击最大。

2022年酝酿已久但终于爆发的动荡改变了国际层级。政治终于压倒了经济。嵌入自由全球化概念中的权宜之计(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具有成本效益)已让位于战略对抗的考量。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尽管美中对抗也在路上。总体而言,确保相对遵守一般经济规则的机构显然状况不佳,因为最大国家的政治需求压倒了任何书面秩序。

我们可以添加普京和习近平为何不前往G20峰会的具体个人原因,但这不是重点。过去30年左右存在的全球化形式已经结束。因此,对先前需求的结构的态度必然会发生变化。这并不意味着G20本身会消失——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会议本身就很有价值,总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世界政府”的外观会消失。同样,这与一个国家反对另一个国家无关,而是与方法本身有关——大亨聚在一起就某些影响所有人的事情达成协议。从现在开始,协议将更加实质性,涉及的国家范围也更窄——只涉及某一具体问题的直接相关国家。

在这些条件下,有哪些协会得到加强了呢?确实有。首先是现在通常称为“集体西方”的一组国家。过去两年表明,美国及其盟友的政治整合潜力完全足以实现团结,甚至是对参与者经济利益的团结。无法说这将持续多久,但目前联盟的巩固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后果似乎越有问题,价值观念纪律就需要越严格。对一个对手俄罗斯的集体围攻故意减少了对另一个潜在敌人中国的灵活性。至少,西欧试图在经济上采取独立的、面向北京的行动的企图不会得到美国的理解。如果这种努力继续下去,将会遭到直接反对。

然而,还有另一个尚未像西方那样统一的社区,但它已经开始找到团结利益的方式。它有各种名字——从世界多数到全球南方——但意思很清楚:它包括那些不属于与华盛顿紧密关系体系的国家。从定义上讲,这个国家集团在价值观念上不可能统一——它极不均衡。然而,形成模糊但仍然共同的身份认同,不是与西方对抗,而是与西方并行,已经在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最近的金砖国家峰会选择扩大成员资格而不是加深现有联系,意义重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构建这个多数,但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超越西方的互动空间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另一种选择意味着额外的机会,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趋势将迅速增强。

G20能否成为这两个社区的聚会场所?从理论上讲,是的。但为什么呢?这两个“集体”主要关注自我发展。至于与西方重叠的利益,将在相关国家的层面上处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优先事项。

这种状态不会永远持续,但目前而言,G20将更具象征意义而不是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