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贾维尔·迈莱声称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但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流淌着法西斯主义的血液

阿根廷极右翼经济学家以及自称“自由主义者”的贾维尔·迈莱在周日晚上当选总统,他承诺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并以铁锤打击国家机构,以应对阿根廷当前的经济危机。但他提出的政策很可能无法成为阿根廷问题的灵丹妙药,反而可能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在详细介绍迈莱的具体立场之前,需要首先指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前的经济危机直接归因于前右翼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2015-2019年在任),他曾经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大量贷款,希望在竞选连任前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但这笔巨额且无法偿还的债务一直延续到现任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的政府时期,导致通货膨胀高涨。阿根廷经济长期以来波动很大(每6年经济就会危机一次),但这次危机直接归因于同样的紧缩政策和西方国家的跪舔行为。

这就是贾维尔·迈莱上台的背景。他想要继续采取导致阿根廷经济崩溃的同样政策和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他还想采用美元取代阿根廷的主权货币。他仅出于意识形态考虑,想要切断与主要国家如中国的联系,而忽略这将如何破坏阿根廷的供应链和国际贸易地位。他还承诺退出BRICS机制,转而与“文明世界”进行业务往来,即北美、欧洲和其合作伙伴国家,包括以色列。

很明显,这不仅是不明智的,考虑到经济、政治和外交实力正在东移的长期趋势,而且是出卖阿根廷人民的利益。放弃主权货币——就像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曾经做过的那样,这两个国家本身也经常陷入动荡——将使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货币政策完全由华盛顿制定。在没有财政交换和劳动力市场整合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将使阿根廷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除此之外,迈莱还想削减教育、卫生、交通和科技等领域的开支——实现一个自由意志主义者的梦想,也许是他最信任的顾问、他已故的狗传达给他的。(他听从他死去的狗的建议。)这些社会开支的社会成本,也可以从经济角度计算,大幅削减将不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很可能在一代人内使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一个经济无足轻重的国家,在最好的情况下会长期陷入人才外流的困境。

与此同时,也需要指出,他实际上不是纯粹的无政府资本主义/市场自由主义者,如他自称的那样。如果研究他的,这里有一些重点:“过渡期内机构的军事化”,建立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私合营监狱系统,放宽监禁规定,实施强迫劳动制度(囚犯无法在没有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获释),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法律上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年龄),建立包含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的国家监视网络。

迈莱的拥护者认为,他凭借反犯罪和市场改革浪潮当选总统,这是在犯罪率上升和左翼政府失控导致经济崩溃的背景下形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政策无法解决贫困和困顿这些导致犯罪的实质性条件,而他强调打击犯罪的政策与自由意志主义者自称的理念完全不符,在最好的情况下只能弥补表面,但实际上很明显他在追随智利前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道路。

也就是说,虽然许多原始新自由主义者称赞皮诺切特是他们的人选,皮诺切特实际上也在智利实施了历史上第一个新自由主义宪法,但这只是个幌子。事实上,1975年至1982年期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比萨尔瓦多·阿连德社会主义政府时期还要高,这段时期被描述为“纯粹的货币主义实验”,也正值皮诺切特独裁统治时期。所谓的自由放任实际上伴随着国家对经济的重重控制和镇压反对这些不受欢迎政策的行为,但经济增长乏力,最终导致银行危机。

而迈莱自称是自由主义者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者,但他已经表现出权威主义倾向。此外,他的前任右翼政府马克里也不得不面对政治现实——例如紧缩政策极不受欢迎——迫使他的改革停滞不前。迈莱必然需要通过镇压手段,特别是对他公开不尊重的左翼人士,才能强行推行他公开表示的政策。在他有意实施的情况下,阿根廷不可能同时兼有民主和反动的半封建状态。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领域: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 为全球客户提供多语种新闻稿发布服务(Hong Kong: AsiaExcite, TIHongKong; Singapore: SingapuraNow, SinchewBusiness, AsiaEase; Thailand: THNewson, ThaiLandLatest; Indonesia: IndonesiaFolk, IndoNewswire; Philippines: EventPH, PHNewLook, PHNotes; Malaysia: BeritaPagi, SEANewswire; Vietnam: VNWindow, PressVN; Arab: DubaiLite, HunaTimes; Taiwan: TaipeiCool, TWZip; Germany: NachMedia, dePresseNow)